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疗产经 >

勇!援鄂先锋除夕出征

时间:2020-02-21 06:36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广东迄今派出21批援鄂医疗队2248人奋战湖北一线 勇!援鄂先锋除夕出征 出征支援湖北的医生夫妇。 2月11日晚6时许,来自广州、佛山等地的200余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湖北荆州。 广州日报特派荆州记者武威、吴子良 摄 省二医医护人员进入方舱医院。 勇驰援 每有危
广东迄今派出21批援鄂医疗队2248人奋战湖北一线
勇!援鄂先锋除夕出征



出征支援湖北的医生夫妇。


2月11日晚6时许,来自广州、佛山等地的200余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湖北荆州。 广州日报特派荆州记者武威、吴子良 摄


省二医医护人员进入方舱医院。

  勇驰援
  每有危难,愈见品格。

  在湖北武汉、荆州、宜昌的隔离病房、检验实验室中,迄今已有2248名广东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的防护服上写着大大的“广东”“广州”。他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一样,星夜驰援、绝无二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是广东最美逆行者的急先锋,如他所言:武汉抗疫好了,湖北才能好,全国才能好,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广州从来也是!

  武汉有难,广州驰援,同舟共济、共渡时艰。那些前赴后继的勇士们,他们出发时,红棉尚未吐蕊,如今已是花满枝头,战士豪情从未消褪。

  本版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任珊珊、周洁莹、翁淑贤、张青梅、伍仞、王婧 通讯员粤卫信、、彭福祥、林伟吟、周晋安、宁习源、李晓姗、王申昆忆、方宁、张秋霞、王葳、洪霞、朱颖贤(除署名外)

  请 战: 24个红指印请命

  1月23日,一封布满24个红指印的集体请战书爆燃广州。17年前奔赴北京抗击非典的24名“小汤山老将士”,向医院党委请战,愿奔赴救治一线。短短一天内,请战书如雪片般飞向南方医院党委,共计千余人请缨战“疫”。1月24日,刚接到国家关于组派医疗队支援湖北疫情防控的函,广东首批133人驰援湖北的“白衣铁军”竟在1小时内得以集齐。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1月23日,一封布满24个红指印的集体请战书爆燃广州。17年前奔赴北京抗击“非典”的24名“小汤山老将士”,在原南方医院小汤山医疗队队长郭亚兵带领下,向医院党委请战,愿用抗击非典积累的丰富经验再战新疫情,随时听候调令,奔赴救治一线。

  短短一天内,从年轻的“90后”,到“40后”退休老专家、老干部,请战书如雪片般飞向南方医院党委,共计千余人请缨战“疫”。

  1月24日,刚接到国家关于组派医疗队支援湖北疫情防控的函,广东省“召集令”一发出,报名参战如潮涌奔腾,“时刻准备,只要需要,随时出发”的秒响应刷满屏,广东首批133人驰援湖北的“白衣铁军”竟在1小时内得以集齐,他们均来自广州的9家广东高水平重点建设医院。

  他们本就是广州地区传染病救治的精锐之师,来自呼吸科、感染性疾病专科、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镇守着广州地区新冠肺炎抗疫一线,但武汉有难,广州驰援,绝无二话!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易炳昆,出发前还在给ICU患者做病案,做完病案就背上行囊出发。

  首批“白衣铁军”除夕夜出发,大年初一凌晨在细雨严寒里抵达,迅速进入湖北省汉口医院收治病区。广州、广东与武汉、湖北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同舟共济、共渡时艰的战“疫”新篇章就此开启。

  酣 战:

  白衣铁军“尿不湿”

  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隔着四层手套,医护们一次次敏锐地观察每名患者的救治进程,一轮一轮进行细节调整。为了节省防护服,医护们进病房前两小时不吃不喝,穿上“尿不湿”,做“人肉搬运机”带入药物、设备、物资,冒着被病毒喷溅的生命危险做气管插管,甚至一轮一轮接力胸外按压抢救也不少见。六个小时后脱下防护服,里面的手术衣早就被汗水泡透。

  2月8日,元宵佳节。这一天驰援汉口医院的医疗队送出了最令人震撼的节日礼物:病区1天30名患者集体出院!

  作为武汉市首家被确定为定点医院的综合医院,距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仅4公里的汉口医院承担着巨大的诊疗压力。广东医疗队从汉口医院医护人员手中,接过了严重透支的病区,重建秩序。

  75岁的武汉人刘老是出院患者之一,他于1月12日出现发热症状,由于医疗力量不足,直到首批广东医疗队出发那天,1月24日他才几经辗转住进汉口医院,已是高烧不退,一度出现晕厥;71岁的祝爷爷、66岁的潘奶奶是一对夫妻,不幸感染后住院长达24天,同日出院,喜极而泣。

  患者是最知道“战疫”既险又苦的人。

  “他们真的非常细致,你根本想象不到多次在病床前讲解病情,帮我树立治疗信心的,竟是那么大的专家!”刘老口中的“大专家”就是广东医疗队领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郭亚兵,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援汉医疗队队长周宇麟,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急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邓医宇,广东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陈爱兰等,他们在原医院已经是二线、三线值班的教授级人马,如今都冲在一线。

  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隔着四层手套,医护们一次次敏锐地观察每名患者的救治进程,一轮一轮进行细节调整,比如患者最迫切需要的氧疗,从制氧机、鼻导管再到供氧效果更好的储氧面罩,一丝不苟。

  医疗队员、广医二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黎江的驰援日记《ICU战疫十二时辰》看得前线、后方都泪意上涌。为了节省防护服,进病房前两小时不吃不喝,穿上“尿不湿”,做“人肉搬运机”带入药物、设备、物资,马不停蹄地吸痰、口腔护理、更换敷料、测血糖、帮患者翻身、打点滴注射,冒着被病毒喷溅的生命危险做气管插管,甚至一轮一轮接力胸外按压抢救也不少见。六个小时后脱下防护服,里面的手术衣早就被汗水泡透。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