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疗产经 >

我们是在跟病魔“抢”病人

时间:2020-02-24 04:29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ICU掌舵人邓西龙将14例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我们是在跟病魔抢病人 邓西龙 在这次战疫中,ICU全体人员上阵。 平安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开篇语: 六十年一甲子,又一个庚子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阻击战骤然在华夏大地打响。有这样一群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ICU掌舵人邓西龙将14例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我们是在跟病魔“抢”病人



邓西龙


在这次战“疫”中,ICU全体人员上阵。

  平安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开篇语:

  六十年一甲子,又一个庚子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阻击战骤然在华夏大地打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向险而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疫”中,与病毒做着面对面的较量。他们中,有为救治危重病人和他们脸贴脸的ICU主任,也有回湖北休假在武汉就地投入战斗的疾控战士,还有不顾危险再次冲上抗疫一线的感染过SARS的抗非老将……他们勇往直前、誓克顽疾!他们,是我们的英雄;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他们的壮举,必将载入史册!向你们致敬,英雄!

  战“疫”第36天心语心愿: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大家早点摘掉口罩,自由呼吸。”

  邓西龙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掌舵人”。有着传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三大学科背景的她,已在传染病防控一线待了27年,有着应对各类传染病的非常丰富的经验。

  提起邓西龙,广东传染病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集严谨与细腻于一身的“奇”女子在这次广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作为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主阵地,截至2020年2月21日,市八医院累计收治确诊病例295例,其中重症40例,危重症15例。目前,14例危重症患者已好转,危重症好转率约93%,无一人死亡。这么高的好转率,她是怎么做到的?总结自己的经验,邓西龙说:无他,唯心细也,细节决定成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贾卫东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未雨绸缪 储物资备病房 不打无准备之仗

  新冠肺炎突如其来,要战胜这一新的敌人,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早在12月底,市八医院就通过监控全球重大传染病信息,对武汉的疫情重视起来。储备物资、准备病房、决定应对方案、进行人员培训……所有的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作为一个在传染病防控一线待了20多年的重症医学科主任,邓西龙敏感地意识到,硬仗要来了。她很快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和查阅学习了大量资料,了解了该病的临床表现、传播方式,并且每日关注疫情动态,然后与医院的护理部门、感控部门一起制订了隔离、防护流程,并且在ICU病房和隔离病房做了演练,医护团队全员参与,要求人人过关,力求一旦接触要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而正是这些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让他们在接触危重症病人时,没有一人慌张,实现零感染。

  科学应对 “保证每个病人都得到很好的治疗”

  1月17日,市八医院接收了广州第一个疑似病例,后经多次核酸检测确认并非感染者,但这次的虚晃一枪给了医院正规演练的机会。当天起,医院全员进入战备状态。

  1月20日,广州首例确诊病例来了,医院派出王牌专家邓西龙迎战。邓西龙曾获得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广州市抗击非典模范、全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面对陌生的病毒,她没有恐惧,也不惊慌。

  “首例患者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棘手,病情较轻。”邓西龙决定给予对症治疗并注意补充营养。1月30日,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邓西龙松了一口气:“第一例的成功让我有了底气。”

  但从1月26日起,广州每天确诊病例出现两位数增长,仅1月26日一天就新增了25例,危重症病人也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消息和传闻,把这个病毒渲染得异常的恐怖,真是这样吗?为此,邓西龙查阅了大量资料,跟同行切磋,结合自己手头病人的情况,她对该病有了清晰的认知:新冠肺炎并没有那么可怕,武汉的危重症病人之所以那么多、病死率那么高,主要还是因为救治不及时。“一床难求,很多病人想住院住不上,住上院的很多又供氧不足,肺部缺氧,造成器官衰竭致死。但广东不同,我们可以对病人应收尽收,并且保证每个病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所以没有什么可怕的。”

  邓西龙说,团队摸索出了很多经验,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是只要对症治疗及时,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胆大心细 跟患者脸对脸 距离只有5厘米

  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最重要的是什么?邓西龙说,无他,唯心细也。要仔细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处理,这个处理甚至频繁到每十分钟、每半个小时就要调整治疗方案。“细节决定成败,危重症患者的生死往往就在一瞬间,某一个细节做得不好就可能前功尽弃,我们是在跟病魔‘抢’病人。”

  “我们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完全是靠‘盯’发现的,这也是救治重症病人的关键。我每天都在思考人力的调配与配合,怎样把对危重症患者的监控做到最好,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并处理,如不需插管的重症患者,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分级,轻的给予氧疗,重的升级到高流量氧疗,再严重一点的用无创通气;一旦病人靠无创通气支撑不下去有生命危险了,必须立即插管,一步一步地‘盯’紧患者。”

  为了盯紧这种种变化,保证每一个医护人员都精力充沛,邓西龙多次进行人员调整,她把排班频次加密,由三班改成五六班。而她自己为了观察病人的体征变化,经常跟病人脸对脸,距离只有五厘米,“因为体格检查、抢救等,不这么近基本做不了。比如我要看他的瞳孔怎么样,口腔里有没有分泌物有没有真菌感染,要听他的呼吸怎么样等,只有通过这些近距离的细致检查才能发现端倪。”

  正因为这些细致及时的处理,她管理的15例危重症患者14例好转,好转率约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