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疗产经 >

想把生的希望带给更多人

时间:2020-03-02 05:21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市八医感染病中心主任 抗击新冠肺炎的指挥官和战士蔡卫平: 想把生的希望带给更多人 ▲蔡卫平主任在隔离病区重症病房查房,给老人话疗。 蔡卫平 58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隔离病区医疗总负责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劳动模范、国家传染病防
市八医感染病中心主任 抗击新冠肺炎的“指挥官和战士”蔡卫平:
想把生的希望带给更多人


 
▲蔡卫平主任在隔离病区重症病房查房,给老人“话疗”。
蔡卫平 58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隔离病区医疗总负责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劳动模范、国家传染病防控专家、“抗非”一等功臣、广东省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

  “活着真好!”2003年3月13日,走出广州呼研所的蔡卫平大口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觉得什么都没有这个痛快。此前,他因感染SARS在病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

  17年后的今天,他又站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作为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专家组的成员、广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隔离病区医疗总负责人,他肩负着“指挥官和战士”的双重身份,领导团队打了一场漂亮仗——截至3月1日24时,市八医院累计收治确诊病例295例,已治愈出院218例,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60例,重症好转率达89%。“我想把生的希望带给更多的人,我想让他们跟我一样再次呼吸到新鲜空气。”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穗卫健宣、贾卫东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

  17年前抗非典

  死里逃生 更懂“活着”的意义

  尽管已经过去了17年,非典时的一切仍让蔡卫平记忆犹新——作为当时广州唯一的传染病医院,源源不断的病人涌进来,最多的时候一天有50多个病人入院。身为感染科主任,他责无旁贷地冲在最前面。

  “当时的医疗条件比现在差多了,没有正压头套,没有防护服,没有护目镜,也没有N95……插管是带着‘必死’(被传染)的决心去的,插一次管常常会倒下两三个医务人员。”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以及与患者密切接触,蔡卫平感染了SARS——他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003年2月13日。

  那种难熬的呼吸窘迫,喘不过气来的痛苦滋味,让蔡卫平至今想起来依然难受,“真的是一口气上不来人就没了,可我必须得熬过来!我心里有种必须活下来的信念。”住院一个月后,他走出了广医一院的门,出院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院门口的牛腩店,点了一碗牛腩粉,边吃边吧嗒吧嗒地掉眼泪,觉得“活着真好!”

  他活下来了!劫后余生的蔡卫平更加通透和豁达,也更懂得“活着”的意义。“每次看到病人的眼睛,我就会告诉自己一定要用尽全力,我要把生的希望带给更多的人。”

  17年后抗新冠

  “话疗”鼓劲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尽管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有较高的相似度,但相比之下,新冠病毒隐匿性更强,危重患者的救治难度更大,“重症病人的进展比SARS更快速,转变成危重症可能就是几个小时的事,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从重变成危重那一瞬间的变化。”而他自己当年感染SARS的经历给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当年SARS,我入院的第一个星期也是自我感觉不错,但第8天就开始说话不连贯,一照片子,两边的肺全白了,立即上了呼吸机。”那是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所以这次,他在指挥抢救重症病人时,如果感觉病人开始出现说话不连贯,就立即上氧疗。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普通病人转为重症病人的几率大大减少。

  还有的病人进了重症病房就灰心失望,甚至写下遗书,一见医生就哭……一个56岁的重症患者哭着对蔡卫平说,“我可能走不出去了”,蔡卫平安慰他,讲起自己感染非典的经历,“只要你肯听我的,我保证你好好地走出去!”这一聊就是20多分钟,一聊完,患者的眼里就有了光芒,满满都是活下去的渴望。

  这种“话疗”已经成为蔡卫平的日常。“对于病人来说,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求生的意志比什么都重要。重症、危重症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一旦精神上放弃了崩溃了,神仙都救不活他。但是,只要你给他信心撑过最难熬的那几天,往往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敢医敢言

  阳光是最好的“疫苗” 让信息及时发布

  从医30多年来,蔡卫平从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成长为全国知名专家,几乎参加了广州市所有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收治工作。在每一次传染病疫情面前,他都拥有“指挥官和战士”两重身份,既要指挥病人的救治工作,又要亲自参加重症病人的抢救。

  当1月17日晚市八医嘉禾院区综合ICU接诊第一例疑似患者后,他就凭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敏锐直觉,在国家还未宣布人传人可能性的时候,在第一时间果断地将市八医东风院区感染科ICU调至嘉禾院区隔离病一区待命。随着疫情暴发,病人人数激增,他有条不紊地将东风院区感染二科、肝病科整体调至嘉禾院区的隔离五区、隔离二区,并根据国家新冠病毒指南迅速制订了诊疗流程。

  同时,他也是广东省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坚持参加全省危重病例的会诊、巡诊,指导各地传染病防控及患者诊治工作。

  本次疫情攻坚战由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省市卫健委同时发起,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已知信息少,每天患者病情转变及病人数都难以预料,在各级战线协同作战中难免出现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

  作为抗疫的中流砥柱,蔡卫平奔波在一线临床医生与政府之间,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成为“医生-医院-卫健委-广州市政府-广东省政府”之间的桥梁。

  为了控制疫情,他向政府建议加大筛查力度,对每一个发热病人,即使没有去过武汉的也要进行核酸检测,尽早发现潜伏期和隐性感染者;病原体核酸检测权限下放至有资质的各级医院以提高诊断效率;对于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集中收治分层管理;集中优势资源协同科技攻关……这些建议均被采纳实行,对于控制疫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两次疫情的暴发,都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这两次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面对类似的传染病疫情,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在哪些方面还能做得更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蔡卫平向全国人大提交了两份议案。“我觉得第一就是对任何疫情都应该有一个快速反应。第二是要有一个独立的评估系统。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是避免恐慌、减少谣言、稳定社会情绪的最好方式。只有让大家及时、准确、全面地知晓疫情信息,才能树立更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必须让全体公民共同参与。”

  2月15日以来,广东出院病人核酸检测转阳的传言四处传播。2月2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蔡卫平坦然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他也是广东首个在正式场合公布这个消息的专家。

  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2月25日,省市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出现14%出院患者复阳的情况被正式公开。事实也证明,通过正面的解释和引导,市民不仅没有恐慌,反而更加配合政府的各项再隔离举措。

  “阳光是最好的‘疫苗’,让信息及时发布在阳光下,就是最好的措施。”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