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疗产经 >

实力体力都“给力” 巾帼也能换“炮筒”

时间:2020-03-03 10:03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林洁: 实力体力都给力 巾帼也能换炮筒 黄林洁 呼吸内科陈茗副教授、呼吸内科黄林洁副教授、重症医学科内科ICU(南院区)主任王吉文副教授、重症医学科邹子俊主治医师准备进入病区(从左至右)。 平安是对社会最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林洁:
实力体力都“给力” 巾帼也能换“炮筒”


黄林洁
呼吸内科陈茗副教授、呼吸内科黄林洁副教授、重症医学科内科ICU(南院区)主任王吉文副教授、重症医学科邹子俊主治医师准备进入病区(从左至右)。

  平安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战“疫”第40天心语心愿:

  走过最黑的夜,我们定会迎来黎明的曙光。

  广东首批混编128人医疗队于除夕夜驰援武汉战“疫”,驻守在受援医院中工作环境最为艰苦的汉口医院。作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中唯一的女医生,呼吸病专家黄林洁刚到武汉时,曾被同事抓拍了一张照片:刚从隔离病房下班的她难掩一身疲惫,脸上还有口罩和护目镜留下的痕迹。

  “一开始确实比较艰苦,现在情况在改善。更重要的是,病房里有了不少空床。看到出院的病人越来越多,心里真高兴!”电话里,黄林洁笑声爽朗。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林伟吟、张阳、封雯轩

  初到病区: 患者几乎全是重症

  1月24日晚紧急驰援武汉,1月26日接手汉口医院的呼吸科病区,黄林洁还记得第一次进入病房时的震撼。“即使隔着护目镜,也不难看出上一班同行们的疲惫。”黄林洁说,交班时,近80张床位全满员,收治的几乎全是重症。所有患者的诊断都是肺部感染,胸部CT的结果都是“双肺磨玻璃、实变、纤维化”,大部分人还没有做核酸检测,而危重患者都出现了呼吸衰竭、低氧,急需充分的吸氧治疗。

  “在广州,只有重症监护室里才能看到这么高比例的危重症患者,而这只是汉口医院的‘普通病区’。”黄林洁告诉记者,在武汉,医疗队遇到的几乎都是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方案大同小异,这也加剧了疫情初起时医疗资源供应紧张。

  “炮筒力士”:

  用尽一切方法去救人

  “在现场,最难的是供氧压力不足。你听说过‘氧气大炮筒’吗?广东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了。在抢救病人前,我们要先找到足够数量的‘大炮’。”黄林洁说,由于汉口医院中心管道供氧不足,后方支援的制氧机也无法满足重症患者对高流量吸氧的需要,医疗队一边向上级反映,一边紧急依靠“大炮筒”去救人。

  很快,医疗队不分男女、不分医护,都变成了“炮筒力士”。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了吸氧量的多少,一个钢制“大炮筒”最长能用一个多小时,最短的可能只有几十分钟。危重症患者床边需要常备两个氧筒,还要经常巡视、及时更换,以免患者出现供氧不足。

  值班时,黄林洁不仅要处理病情,还要不断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一次值班六个小时,脱下防护服,几层的衣服都湿透了,说“身心俱疲”并不为过。

  “对于我们冲在一线的人来说,眼前是亟待抢救的患者,根本没空抱怨,只想用尽一切方法去救人。”黄林洁说,这是医者的初心和本能。

  临时编队:

  “我们是医学共同体”

  驻守汉口医院的混编医疗队来自中山一院、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三院、南方医院、珠江医院等九家三甲医院,医生们的专业方向为ICU和呼吸内科。面对重重困境,临时组建的队伍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极短的时间内凝聚起强大的战力。

  “有专业实力支撑,我们并不太担心队伍磨合的问题。接班时一看医嘱,就‘秒懂’上一班队友的诊疗思路。”黄林洁说,医疗队一到武汉,就抓紧时间学习了汉口医院的电子医嘱系统,针对各个病人情况对医嘱进行调整。

  一次次的值班,也让黄林洁与原本陌生的队友之间建立起了默契。每次碰到患者出现病情危急时,她总能镇定自若地与队友分工合作、迅速开展抢救,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