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漏芦《青阳客栈》

时间:2015-10-14 01:40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漏芦《青阳客栈》 【名称】 漏芦 【英文】 Uniflower Swisscentaury Root 【拉丁文】 祁州漏芦 Radix Stemmacanthae Uniflori ,禹州漏芦 Radix Echinopsis Latifolii 【异名】 野兰(《本经》),鹿骊(《本草经集注》),鬼油麻(《日华子本草》
【标题】
漏芦《青阳客栈》 
【名称】
漏芦 
【英文】
  Uniflower Swisscentaury Root 
【拉丁文】
  祁州漏芦 Radix Stemmacanthae Uniflori ,禹州漏芦 Radix Echinopsis Latifolii 
【异名】
  野兰(《本经》),鹿骊(《本草经集注》),鬼油麻(《日华子本草》),和尚头(《吉林中草药》),大头翁(《东北中草药》),龙葱根(河南),毛头(江苏),祁漏芦、禹漏芦(《中国药材商品学》)。原植物①祁州漏芦又名:大花蓟(《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打锣锤(河南),狼头花、大口袋花(内蒙古),独花山牛蒡。②禹州漏芦又名:蓝刺头(《东北植物检索表》),单州漏芦、火绒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火绒根子(《山东烟台中草药》),牛蔓头、大口袋花(《内蒙古中草药》),驴欺口(《中国植物志》)。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通乳。 
【药用】
  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 Stemmacantha uniflorum (L.) Dittrich [Cnicus uniflorus L.; Rhaponticum uniflorum (L.) DC.] 或禹州漏芦 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的根。 
【应用】
  用于乳痈、疮疖肿毒。漏芦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尤善通乳,故为治疗乳痈之要药,常与蒲公英、瓜蒌、牛蒡子等同用,或与瓜蒌、蛇蜕相伍,如《局方》漏芦散;用于疮疖肿毒,可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或与黄芪、连翘相伍,如《集验背疽方》漏芦汤;治腮腺炎,可与板蓝根、大青叶配伍;治淋巴结结核,可与夏枯草、连翘、贝母同用。
  用于产后乳汁不下。漏芦善于通乳,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通草等配伍,或与石钟乳、瓜蒌根相伍,如《千金要方》漏芦散。若属气血虚弱所致乳汁不足者,可配伍黄芪、当归、猪蹄等大补气血之品,以助生化之源。 
【注意】
  疮疡阴证及孕妇禁服。 
【用法用量】
  9.00 - 15.00 g 
【形态】
  1.祁州漏芦
  多年生草本,高(6~)30~100cm。根状茎粗厚,主根圆柱形,直径1~2cm,上部密被残存叶柄。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有条纹,具白色绵毛或短毛。基生叶有长柄,叶柄长6~20cm,被厚绵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为椭圆形,长12~25cm,宽5~10cm,羽状全裂呈琴形,裂片常再羽状深裂或深裂,两面均被蛛丝状毛或粗糙毛茸;中部及上部叶较小,有短柄或无柄。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约5cm;总苞宽钟状,基部凹;总苞片多层,具干膜质附片,外层短,卵形,中层附片宽,成掌状分裂,内层披针形,先端尖锐;花冠淡紫色,长约2.5cm,下部条形,上部稍扩张成圆筒形,先端5裂,花蕊5,花药聚合;子房下位,花柱伸出。柱头2裂,紫色。瘦果,倒圆锥形,长5~6mm,棕褐色,具四棱;冠毛刚毛状,具羽状短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于海拔390~2700m的山坡丘陵地、松林下或桦木林下。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四川等地。
  2.禹州漏芦
  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上部密生白绵毛,下部疏生蛛丝状毛。叶二回羽状分裂或深裂,上面疏生蛛丝状毛或无毛,下面密生白绵毛,边缘有短刺;基生叶有长柄,叶片矩圆状倒卵形,长约20cm;上部叶渐小,长椭圆形至卵形,长10~20cm,基部抱茎。复头状花序,集合成圆球形,直径约4cm;头状花序长近2cm,外总苞片刚毛状,基部联合;内总苞片外层的匙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篦状睫毛;内层的狭菱形至矩圆形,先端尖锐,中部以上有睫毛;花冠筒状,裂片5,条形,淡蓝色,筒部白色;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倒钟形,被茸毛,柱头2裂。瘦果,圆柱形,密生黄褐色柔毛;冠毛长约1mm,下部连合。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于林缘、干燥山坡、草丛向阳处。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产地】
  1.祁州漏芦 主产于河北的唐山、遵安、迁安,辽宁绥中、朝阳,山西榆次。此外,陕西、山东、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均有野生。河北产量最大,供应东北、华北、西北以及上海等地。
  2.禹州漏芦 主产于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地。除本省自销外,还供应华东、中南、华南等地。 
【品种考证】
  漏芦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未记述其形状。其后历代本草,虽有记载,但品类不一,众说纷坛。如《新修本草》谓漏芦“俗名荚蒿,茎叶似白蒿,花黄,生荚长如细麻……蒿之类也。”《本草拾遗》则云:“树生,如茱萸树。”《蜀本草?图经》云:“叶似角蒿。”《日华子》谓:“形并气味似于牛蒡,头上有白花子。”《本草图经》则载有单州、沂州、秦州、海州漏芦四种,各有附图。可知以上诸本草所述品种繁复,大多与现代所用的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禹州漏芦(蓝刺头)不同。惟《本草图经》单州漏芦附图,其形状与今之禹州漏芦(蓝刺头)比较相似。明《救荒本草》亦载有漏芦,云:“苗叶就地丛生,叶似山芥菜而大,又多花……叶中撺葶,上开红白花。”据其所述形态及所附图形,与今之祁州漏芦相符。 
【商品规格】
  祁州漏芦:又名白头漏芦、和尚头、大脑袋花、独花山牛蒡。为祁州漏芦的根。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以条粗、干燥、外皮灰黑色、质坚实、不劈裂者为佳。
  禹州漏芦:又名蓝头漏芦、华州漏芦、球花漏芦、蓝刺头、毛头、龙葱根等名称。为禹州漏芦的根。主产于安徽、河南、江苏、湖北等地。以粗大、干燥、质坚者为佳。
  除上述品种外,在江苏等地尚有以菊科植物东南蓝刺头Echinops grijisii Hance的根作禹州漏芦使用。在新疆地区又以菊科植物新疆蓝刺头Echinops ritro L.的根作漏芦使用。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