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其他 >

杜鹃花叶

【标题】
杜鹃花叶
【拼音】
  Dù Juān Huā Yè
【拉丁文】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R·in-dicum Sweet var.simsii Maxim;R.indicum(L.) Sweet var.Ignescens Sweet]
【性味】
  酸;性平
【功效】
  清热解毒;止血;化痰止咳。主痈肿疮毒;荨麻疹;外伤出血;支气管炎
【药用】
  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叶。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内服:煎汤,10-15g。
【形态】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红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黄色,无毛,树皮纵裂。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边缘有睫毛。叶二型;春叶纸质,较短,夏叶革质,较长,卵状椭圆形或长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2-3cm,先端锐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表面疏被淡红棕色糙伏毛,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脉上更多。花2-6朵,成伞形花序,簇生枝端;花梗长约5-8m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长3-7mm,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宽漏斗状,玫瑰色至淡红色、紫色,长3-5cm,5裂,裂片近倒卵形,上方1瓣及近倒2瓣里面有深红色斑点;雄蕊10,稀7-9,花丝中下部有微毛,花药紫色;子房卵圆形,5室,长5-8mm,密被扁平长糙毛,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长1-1.2cm,密被棕色糙毛,花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态环境】
  生于丘陵山地或平地,疏灌丛中。
【产地】
  分布于长江流或以南各地,东至台湾,西到四川、云南。
【化学成分】
  叶和嫩枝中含黄酮类,香豆精,三萜类,有机酸,氨基酸,鞣质,酚类,甾醇,甾醇强心甙,挥发油等;黄酮类中有红花杜鹃甲和乙,荚果蕨醇(matteucinol)和荚果蕨醇(matteucinol)和荚果蕨甙(matteucinin)[3],还含熊果酸(ursolic acid)和梫木毒素(an-dromedotoxin)[5]。
【药理作用】
  参见“闹羊花”条。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参考文献】
  1.《分类草药性》:洗风火疮。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消肿止血。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