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其他 >

松花粉

【标题】
松花粉
【拼音】
  Songhuafen
【英文】
  Pine Pollen
【日文】
  シヨウヵフン
【拉丁文】
  Pollen Pini
【异名】
  松化,松黄,松粉。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肝、胃经。
【功效】
  祛风,益气,收湿,止血。主治头痛眩晕,泄泻下痢,湿疹湿疮,创伤出血。
【药用】
  本品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或同属植物的花粉。
【注意】
  血虚、内热者慎服。
【贮藏】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受潮结块、蛀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冲服。外用:适量,干撤或调敷。
【形态】
  1.马尾松 常绿乔木。针叶2枚一束,稀3枚一束,柔细,长12~20cm,直径约1mm,树脂管4~8,边生,叶鞘宿存。花单性同株,雄球花丛生于当年枝的基部;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顶端,淡紫红色。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 梗,下垂,熟时粟褐色;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约3cm;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鳞脐微凹,无刺。种子长卵圆形,长4~6mm, 连翅长2~2.7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生于海拔1500m以下山地。分布于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等地。
  2.油松 乔木,高达25m,胸径可达1m以上。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甲状裂,裂隙红褐色。被轮生,小枝粗壮,淡橙黄色或灰黄色;冬芽宽椭圆形,顶端尖,红褐色。叶针形,2针一束,深绿色,粗梗,长10~15cm,径约1.5mm,边缘有细齿,两面有气孔线;叶鞘初时 淡褐色,渐变成暗灰色。雄球花圆柱形,长1.2~1.8cm,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状;雌球花序阔卵形,长7mm,紫色,着生于当年新枝上。球果卵形或圆卵形,长4~9cm,有短梗,向下弯垂,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宿存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1.6~2cm, 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有斑纹,连翅长1.5~ 1.8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生于海拔100~2600m的山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产地】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栽培】
  油松属温带植物,适应性强,耐旱、喜光、耐寒,可耐受一25℃低温。适生于森林棕壤、褐色土及黑垆土,喜微酸性及中性土壤,不耐盐碱。育苗移栽,春、秋季播种,以春播为好。播前应进行催芽和消毒。育苗,苗床长10m,宽1m,高15~20cm。开沟条播,条距约 20cm,播幅3~7cm,覆±1~1.5cm,稍加镇压,每1hm2播种225~300kg。油松幼苗期耐旱怕涝,要勤松土除草,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 后期追磷钾肥。春秋选二年生苗移栽,穴距为0.7~1.5m,每1hm2栽苗6600~9900株。松苗猝倒病,苗床多菌灵消毒,或淋洒敌克松,出 苗后每隔7~10日喷0.5%~1.0%等量式波尔多液,或0.5%~1.5%硫酸亚铁溶液。虫害有油松毛虫为害,幼虫可冬季捕杀,也可采用白僵 菌和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
【品种考证】
  松花,始载于《新修本草》,谓:“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黄正尔。”《本草图经》谓:“其花上黄粉名松黄,山人及时拂取,作汤点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鲜用寄远。”《本草纲目》谓:“松树磥砢修耸多节,其皮粗厚有鳞形,其叶后凋。二、三月抽蕤生花,长 四五寸,采其花蕊为松黄。结实状如猪心,叠成鳞砌,秋老则子长鳞裂。”并谓其叶有二针、三针、五针之别。从《本草图经》、《本 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所附三幅图来看,均为今松科松属植物,说明古代药用的松花即来源于松属多种植物。
【显微特征】
  松花粉粉末:乳黄色。花粉粒淡黄色,体部椭圆形或类圆形,长41~74mm,高27~56mm,表面有细密颗粒状纹理;气囊类肾形,分列于体的两侧,从侧面看,气囊与帽在近极基形成一个不深的凹角,表面较光滑,稍向下可见网状纹理。另可见花粉粒的四分体,四分 体排成十字形或品字形,各花粉粒的气囊向外伸展。此外,粉末中可见残存的花粉囊内壁细胞,橙黄色,表面观呈长条形,垂周壁连珠状,有的可见条状增厚。
【化学成分】
  马尾松花粉含油脂,并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以钾、镁、硫、锰、锌、铁的含量较多。
【药理作用】
  松花粉中含有抑制肿瘤细胞的硒元素。
【采收加工】
  春季开花期间采收雄花穗,晾干,搓下花粉,过筛,收取细粉,再晒。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细粉。体轻,易飞扬,手捻有滑润感,置水中不沉。气微,味淡。
【附方】
  1.治风旋头旋肿痹,皮肤顽急 (《元和纪用经》松花酒)
  2.治产后壮热,头痛,颊赤,口干唇焦,多烦燥渴,昏闷不爽 松花、川芎、当归、石膏、蒲黄五物等同为末,每服二钱,水二合,红花二捻,同煎七分,去滓,粥后温温细呷。(《本草衍义》)
  3.治老人小儿脾泄水泻 (《寿世青编》理脾糕)
  4.治小儿久泻身热 炒黑松花一钱,炒红曲二钱。共研,白糖调下。(鱼孚溪单方选))
  5.治疫毒下痢 松花二钱,薄荷叶煎汤,入蜜一匙调服。(《惠直堂经验方》)
  6.治胃脘痛 松花粉3g,冲酒服。(《广西本草选编》)
  7.治酒毒发作,头痛目眩,或咽喉闭闷,或下利清水,日数十行,形神委顿 松花一两(焙),陈皮五钱,川黄连三钱,甘草二钱。俱微炒,磨为末,与松花和匀,每早晚各服二钱,白汤调服,二日即愈。(《本草汇言》)
  8.治湿疹 松花粉、黄柏、苦参各60g,青黛15g,松香30g。先将前四味研为细末,再将松香熔化,同麻油调药末,涂搽患处,每日1次。(《湖北中草药志》)
  9.治新生儿红臀,小儿夏季汗疹 松花粉外扑,并保持局部干燥。(《浙江药用植物志》)
  10.治外伤出血,黄水疮 松花粉适量,撒敷患处。
  11.治心经蕴热,舌上血出,及诸失血 熟艾(以糯米半合同炒)、松黄、柏叶(炙)各半两。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渣,不拘时温服。(《证治准绳》引《奇效良方》)
  12.治吐血,咯血,便血 松花粉6g。每日分3次服,冷开水送下。(10~12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82年)
【药论】
  从性味论松花粉功效 叶天士:“松花,其主润心肺者,饮食入胃,脾气散精,输于心肺。松花味甘益脾,气温能行,睥为胃行其津液,输于心肺,所以能润心肺也。益气者,气温益肝之阳气,味甘益脾气之阴气也。风气通肝,气温散肝,所以除风。脾统血,味甘和 脾,所以止血也。可以酿酒者,清香芳烈,宜于酒也。”(《本草经解》)
【图片】
  松花粉

  油松

  药材松花粉

  药材松花粉显微

  马尾松

  马尾松《本草纲目》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