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触叩听”丢不得 不会因为现代医学的进步而过时(2)
时间:2015-09-02 16:15 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次
在一号难求的北京协和医院免疫科,35岁的王迁的门诊号已经被票贩子炒到了500元,然而当患者经历千辛万苦终于走进诊室时,面对的却是一张天生的“娃娃脸”。在每个病人平均只有短短10分钟的诊疗时间里,如何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王迁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依靠认真的物理检查。 “望触叩听是一种仪式,也是患者的一种心理需要。”王迁说,在当实习大夫时他就发现,大部分患者都特别愿意让医生查体,因为他们认为看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已经走了几家医院的病人自己也会比较,如果大夫听他倾诉、为他触诊,他会觉得这个大夫确实会看病,应该很有经验。触诊是医生和病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认真查体是大夫对病人关心和在意的表现,它会使患者更加信任医生,而这种信任将直接关系到疗效。 “望触叩听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上具有重要意义。”赵旭东认为,到医院看病,患者期待的不仅是技术性的对待,还包括有效的沟通和心理的满足。很多医生都以为是刀和药治好了疾病,他们不知道医生治病的看家本领正是医生自己,医生应该把自己看成刀、当成药,使自己成为一个能够影响病人、促进疗效的安慰剂。 记者手记 怎样让“望触叩听”留在临床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如果没有那么多病人在排队,大部分医生肯定是愿意认真查体的。”须晋说。问题是,中国优质的医疗资源就那么多,患者都不加以限制地往大医院跑,平均分到每位患者身上的时间就必然会非常有限,留给医生做物理检查的时间就更少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崔丽英认为,只能依靠分层就诊,把大医院从盲目追求门诊数量中解脱出来,保证诊疗质量。如果一次看病就能让病人拿到正确诊疗方案,就能减少病人看病次数,帮病人省钱,同时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迫使医生越来越倚重辅助检查的原因还有一条,就是当前恶劣的医患关系。”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心医院骨科医生赵学寨告诉记者,尤其是面对车祸和打架致创伤的患者,诊断必须非常明确,一定要尽量办成“铁案”。如果没有白纸黑字的化验单或者影像资料作为证据,将来有事,医生就说不清。 王仲说,在现实中,医生确实有自己的无奈,但不能以此为借口,真把“望触叩听”等基本功给丢了,甘心去做一个“化验单大夫”。 一位县级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一些基层医生不是不重视查体,而是真的不会。因为不少基层机构的医生只上过中专,之后也没有机会接受培训。 为什么“望触叩听”的现状会引来业界广泛的忧心忡忡,王仲认为,这是因为从基层到三甲,医生的基本功都在弱化。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靠改革体制,加大政府对基层医院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靠教育,通过全科医生和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和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不断强化医生最基本的技能、最看家的本领。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