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社区,留守居民有2000多户、6000多人,其中有一些是租户、困难群体和流动人口,但我们从来都是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喻芳说,她们正在通过网格员收集居民诉求信息,做好“下情上达”,及时传递百姓呼声。 在14栋居民楼门口,“95后”理发师志愿者刘想正在为居民理发。“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我们在疫情期间的生活,我们自己也要行动起来,互相帮助,同舟共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刘想说,他每天为十几位居民理发,免费为高龄或者困难群众理发。 排查体温、转运病人、配发物资……除了保障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吴文博经常深夜还在接打电话,担当居民的“心理辅导员”。“前段时间,一位独居老人夜里11点给我打电话,能听出来他情绪很低落。我跟他在电话中聊了半个多小时,他的心情慢慢‘由阴转晴’。” 吴文博说,一些居民闷在家里久了,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我们要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多理解、多宽容、多包容,以更细致的工作帮大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我们的服务到位了,大伙儿的情绪就会好得多。” 老家青岛的丽丽(化名)是社区一名租户。因为疫情无法回家后,原本性格有些孤僻的她,好几天没和家人联系。获悉此事后,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东湖风景区公安分局下沉民警肖侠主动与网格员一起上门开导,终于让她打开了心结。现在,肖侠与社区干部、附近医院医生一起成立了“阳光小屋”,纾解居民的情绪。 家住13栋的万小强,也是一名党员志愿者。在他火红色的马甲上,写着“是党派我来,为您服务的”。在他的笔记本上,详细地记录着每一户居民的需求:哪一家有慢性病病人需要买药,哪一家孩子上网课需要学习资料,哪一家团购的菜还没有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说,给人民群众当服务员,不能干巴巴、硬邦邦的,要让群众如沐春风。这一点我感触很深。我觉得,为大家做好服务就是最好的防控。我们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为居民排忧解难,真正做到让群众如沐春风。”万小强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12日 02 版)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