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口腔科孙永瀛主治医师认为,牙周病可防可治,所以定期检查是关键。对于初期的治疗,建议每半个月或是1个月来医院复诊,对于牙周疾病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跟踪”维护治疗,一般每半年就需要来医院检查、治疗。对于孕妇来说,在备孕期间就需要进行口腔卫生护理,同时应在孕期养成多刷牙的习惯。 专家会诊 洁牙后牙缝会变宽? 一些洗过牙的市民有这样的感觉,洁牙后感觉牙缝变宽了,反而更容易塞牙了。洁牙会使牙齿缝隙增宽?专家指出,洁牙后出现的牙齿酸痛、牙缝隙增宽,是牙石长期刺激导致牙龈发炎、牙槽骨破坏、牙龈萎缩的结果。当牙结石被清除后,缝隙自然就会显露出来,并非洁牙所引起。同时结石被清除后,部分外露的牙根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就会出现酸痛不适的感觉,一般经过一段时间都可缓解。但是专家特别强调说,洗牙要选择专业正规的医院,以防出现交叉感染。 怎样才是正确的刷牙方法? 专家建议,“水平颤动法”是较好的刷牙方式:在刷牙时刷毛与牙齿成45度角,使牙刷毛的一部分进入牙龈与牙面之间的间隙,另一部分伸入牙缝内,来回做短距离的颤动。每个部位可以刷2-3颗牙齿。将牙的内外侧面都刷干净。而使用这种方法时牙刷的位移也比较小,只有1到2毫米左右。而“水平颤动法”的注意点就在于牙刷要选择软毛,因为牙刷的位移距离较短,基本会在原来的位置水平颤动,所以和大幅度水平刷牙相比,不会损伤到牙龈。 1—3岁宝宝也要防止牙病 宝宝含着奶瓶就睡着了,不知不觉门牙上便开始长黑斑,得了“奶瓶龋”。3岁多的孩子已经蛀了两颗门牙。在省口腔医院的义诊现场,不少新妈妈都为自己的宝宝咨询起了“奶瓶龋”的问题。省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朱玲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新妈妈们改变不良的喂奶习惯是防止“奶瓶龋”的关键。“奶粉的含糖量较高,牙齿浸在奶里,时间一长便容易产生小黑点,导致“奶瓶龋”的产生。“宝宝的乳牙也要及时预防和治疗。”朱玲说。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