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龙胆草  
	【英文】 
	  Chinese Gentian  
	【拉丁文】 
	  Radix Gentianae  
	【异名】 
	  陵游(《本经》),草龙胆(姚僧坦《集验方》),龙胆草(《履巉岩本草》),苦龙胆草,地胆草(《普济方》),胆草(《药品化义》),山龙胆(《浙江中药手册》),四叶胆(《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水龙胆(《江苏植物药材志》)。原植物龙胆又名:观音草(吉林);条叶龙胆又名:水龙胆、山龙胆(江苏),苦龙胆(广东);三花龙胆又名:狭叶龙胆(内蒙古);滇龙胆又名:苦草、青鱼胆、小秦艽(云南)。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肝、胆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肝定惊。  
	【药用】 
	  为龙胆科植物龙胆 Gentiana scabra Bunge、条叶龙胆 G. manshurica Kitagawa、三花龙胆 G. triflora Pall. 或滇龙胆 G. rigescens Franch. ex Hemsl. [G. rigescens Franch. ex Hemsl. var. stictantha Marq.] 的根和根茎。  
	【应用】 
	  用于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白带,阴囊湿疹。龙胆清热泻火,燥湿力强。治湿热黄疸常可配伍茵陈、栀子等清热利湿退黄之品。治小便热涩淋痛,可与木通、车前子等利尿通淋之品同用。治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白带,阴囊湿疹,可配苦参、黄柏、车前子等,以增强清热燥湿之功,煎汤内服或外洗。 
	  用于肝胆实火所致之头胀头痛,口苦耳聋,胁肋疼痛。龙胆每用为要药,常与栀子、柴胡、黄芩等药配伍,以泻肝胆实火,如《局方》龙胆泻肝汤。治风热眼目赤肿疼痛,胬肉翳障,以酒浸龙胆配柴胡。若目睑赤烂,热肿痒痛,多泪难开,则与防风、生甘草、细辛等煎水外洗,如《兰室秘藏》广大重明汤。 
		 用于肝经热感、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厥,手足抽搐。龙胆能清肝定惊,可与钩藤、黄连、牛黄等共奏清肝熄风之功,如《保婴集》凉惊丸。若小儿惊痫,可配白芍、茯神、麦冬等清心安神之品同用。 
		  此外,用于热毒壅滞之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用龙胆亦取其清热泻火之功。现代还用治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  
		【注意】 
		  脾胃虚弱者禁服。  
		【用法用量】 
		  3.00 - 6.00 g  
		【形态】 
		  1.龙胆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茎短,其上丛生多数细长的根,长可达30cm。花茎单生,不分枝。叶对生;无柄;下部叶成鳞片状,基部合生,长5~10mm,中部和上部叶近革质,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7cm,宽0.7~3cm,先端急尖或长渐尖,基部心形或圆形,表面暗绿色,下面色淡,边缘外卷,粗糙;叶脉3~5条。花多数,簇生枝顶和叶腋,无花梗;每花下具2个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苞片,长2~2.5cm;花萼钟形,长2.5~3cm,先端5裂,常外反或开展,不整齐;花冠筒状钟形,蓝紫色,长4~5.5cm,有时喉部具多数黄绿色斑点,花冠先端5裂,裂片卵形,褶三角形;雄蕊5,着生于花筒中部,花丝基部宽;子房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1.4cm,子房柄长约1cm,花柱短,柱头2裂。蒴果内藏,长圆形,有柄。种子多数,褐色,有光泽,具网纹,两端具宽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海拔200~1700m的山坡草地、路边、河滩灌丛中以及林下草甸。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条叶龙胆 
		  本种与龙胆不同点在于:叶厚,近革质,无柄,上部叶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基部钝,边缘微外卷。花1~2朵;花萼裂片线状披针形,长于或等长于萼筒;花冠裂片先端渐尖。 
		  生于海拔110~1100m的山坡草地或潮湿地区。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3.三花龙胆 
		  本种与上2种不同点在于:中上部叶近革质,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基部圆形。花3朵,稀5朵;花萼裂片狭三角形,短于萼筒;花冠裂片先端钝圆。 
		  生于海拔440~950m的草地、林间空地、灌丛中。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 
		  4.滇龙胆 
		  与前3种不同点在于:无莲座叶丛,茎生叶多对,二型,下部叶2~4对,鳞片状,中上部叶片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卵形,基部楔形,边缘略外卷。花多数,簇生枝顶呈头状,稀腋生,被包围于最上部苞叶状的叶丛中;萼裂片不整齐,2枚大,倒卵状长圆形,基部狭缩成爪;雄蕊着生于冠筒下部。种子黄褐色。 
		  生于海拔1100~3000m的山坡草地灌丛中、林下及山谷。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产地】 
		  1.山龙胆(关龙胆)Radix Gentianae (龙胆、条叶龙胆和三花龙胆的根及根茎)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产量大,品质优。销全国,并有出口。 
		  2.条叶龙胆 Radix Gentianae Mansburicae 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多自产自销,少量销外地。 
		  3.滇龙胆(坚龙胆)Radix Gentianae Rigescentis 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自产自销,少量销外省。  
		【品种考证】 
		  龙胆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别录》载:“龙胆生齐朐山谷及冤句(今山东菏泽)。”《本草经集注》云:“今出近道,吴兴(今浙江吴兴)为胜,状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胆为名。”《本草图经》又载:“宿根黄白色,下抽根十余本,类牛膝。直上生苗,高尺余。四月生叶似柳叶而细,茎如小竹枝,七月开花,如牵牛花,作铃铎形,青碧色。冬后结子。苗便枯。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浙中又有山龙胆草,味苦涩,取根细锉,取生姜自然汁浸一宿去其性,焙干,捣,水煎一钱匕,温服之,治四肢疼痛。采无时候,叶经霜雪不凋,此同类而别种也。”以上记载与条叶龙胆基本一致。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载有滇龙胆,云:“滇龙胆生云南山中,丛根簇茎,叶似柳微宽,又似橘叶而小,叶中发苞开花,花如钟形,一一上耸,茄紫色;颇似沙参花,五尖瓣而不反卷,白心数点。叶既蒙密,花亦繁聚,逐层开舒,经月未歇。”并附图1幅。根据描述和图的特征,与今所用滇龙胆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1990年及1995年版龙胆的原植物有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和滇龙胆4种。 
      
      (责任编辑:Doctor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