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其他 >

人参叶《中药全书》

时间:2020-03-19 03:39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人参叶《中药全书》 【名称】 人参叶 【拼音】 Renshenye 【拉丁文】 Folium Ginseng 【异名】 人参苗《卫生简易方》,参叶《本草从新》。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 补气,益肺,祛暑,生津。 【药用】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
【标题】
人参叶《中药全书》
【名称】
人参叶
【拼音】
  Renshenye
【拉丁文】
  Folium Ginseng
【异名】
  人参苗《卫生简易方》,参叶《本草从新》。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
  补气,益肺,祛暑,生津。
【药用】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叶。
【应用】
  1.用于暑热口渴。人参叶味苦、“甘,性寒,功能清热、生津止渴,用治暑热口渴,单咽主配麦冬、滑石、西瓜翠衣等药,有解暑止渴之效。
  2.用于热病伤津,胃阴不足,消渴。人参叶能解热生津而止渴,治热病伤津。单用力弱,可配生石膏、知母、粳米等药,以增强解热生津之力。治胃热阴伤之口干,可配芦根、茅根、麦冬等药,以清热生津。治消渴,属热炽阴伤者,可配天花粉、天门冬、黄连等药, 以清火生津止渴;属气阴两伤者,可配生黄芪、麦冬、五味子等药,以益气养阴止渴。
  3.用于肺燥干咳。人参叶能清肺生津,可治温燥伤肺之干咳,单用力缓,常配知母、贝母、桑叶等药,共奏清燥润肺止咳之功。
  4.用于虚火牙痛。人参叶能降虚火,治虚火牙痛,可配生地、麦冬、生牛膝等药,以滋阴降虚火而止痛。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脾胃虚寒者慎服。
  1.《本草从新》:“损气败血,其性与人参相反。”
  2.《药性切用》:“苦寒不甚益人,虚甚者忌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主根粗壮,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外皮淡黄色,下端常分叉,顶端有根茎。茎单一,直立。掌状复叶轮生茎端,通常一年生者(指播种第二年)生1复叶,由3小叶组成,二年生者亦生1复叶,由5小叶组成,三年生者生2复叶,四年生者生3复 叶,五年以上者生4~6复叶,叶柄长6~13cm;中央一片小叶最大,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8~12cm,宽3~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 下延,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脉上有稀刚毛。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由茎顶叶柄中央抽出,长7~27cm,有小花4~40余朵;花萼5齿裂;花 瓣5,淡黄绿色;雄蕊5;子房下位,3室,常有1~2室不孕,花柱2;花盘环状。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熟时鲜红色,内含种子2粒。花期 6~7月,果期7~9月。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北部。生于深山阴湿林下;吉林、辽宁有大量栽培。山东、山西中条山、湖北利川福宝山等地亦有栽培。
【产地】
  野生品称山参、野山参,主产于东北长白山区大小兴安岭。如将较小的山参,经人工移植于林下,10余年后挖出者称移山参,习惯上认为品质不及山参。栽培品称园参,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山东、湖北及北京等地有引种试种。销全国,并出口。
【栽培】
  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忌强光和高温,适宜生长温度20~25℃;对土壤选择较严,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的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为佳,碱性土不宜栽培。忌连作。过去采取毁林栽参,现主产区利用农田、荒山和林下栽参。用种子繁殖。由 于种子需在一定温、湿度下完成胚后熟阶段,因此,播前一般需经催芽处理,于8月上旬(即种子成熟)将种子砂埋,温度15℃左右,水 分保持在10%~15%为宜,约2个月后种子有裂口,即可播种。未经催芽处理的种子出苗则需一年左右时间。播种:分春、秋及夏播,播前作畦,高25~30cm,宽1.1~1.3m,畦间作业道宽2~2.5m,参畦南北走向。秋播在10月下旬至11月,春播 在4月上、中旬,播前将种子与砂(1:1)混句后放入坑内催芽,覆土10cm左右,种子有裂口时播种,撒播或点播,株行距3×3cm,播 后覆±4~5cm;撤播每平方米用种量约50g,点播约25g。夏播种子不需处理,于6月中旬播上年采收的干种子,也可于7~8月采下成熟种 子立即播种。播种后,用草帘、枯枝等覆盖畦面,防止土壤干燥及冻害。夏播或秋播种子都在5月上旬出苗。移栽:育苗2~3年后,经1~2次移栽倒帘。于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或春季(4月下旬)移栽,以秋栽成活率高,移栽时选健壮 无病参苗,按大小分等分别栽植。2~3年生幼参苗,行株距20cm×10cm;4~5年生大参苗,行株距25cm×10cm。参苗斜栽,芽苞朝北, 根须平展朝南,与地平线成约30度的角度,覆土深度按参苗大小而定,7~12cm。田间管理:出苗前搭荫棚,棚架前檐高1~1.3m,后谵高O.7~lm,上面盖草帘、芦苇帘或木板,透光度20%~30%;每年松土除草2~3 次;秋季参苗枯萎,割除枯株集中烧毁,结合畦面整理用草覆盖,以保湿、保温、防冻;四年生以上的人参,开始开花结实,应及时摘 蕾;注意排涝与灌溉。病虫害防治:早春苗期有立枯病、猝倒病发生,可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200倍液浇灌病区,深灌3~5cm;成株期地上部分主要病害有 斑点病、疫病、炭疽病,以雨季为发病盛期,可喷1:1:120波尔多液,于展叶后喷射,每年喷3~4次,每10天一次;根部有菌核病与锈 腐病,用50%多古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浇灌病穴。虫害主要有金针虫、蝼蛄、地老虎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淋灌或人工 捕杀。
【品种考证】
  《本草纲目拾遗》载:“参叶,辽参之叶也。”据上所述,可知其原植物即东北地区所产的人参。
【显微特征】
  本品粉末黄绿色。上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略呈长方形,长35~92μm,宽32~60μm,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下表皮细胞与上表皮相似,略小,气孔不定式,保卫细胞长31~35μm。叶肉无栅栏组织,多由4层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直径18~29μm,含叶绿体或草酸钙 簇晶,草酸钙簇晶直径12~40μm,棱角锐尖。
【化学成分】
  人参茎叶含三萜类及其皂甙成分:人参皂甙(ginsenoside)-Rb1、-Rc、-Rd、-Re、-Rf、-Rg1、-Rg2、-Rg3、-Rg4、-Rh1、-Rh2、-Rh3、-F1、-F2、-F3、-F4、-La,20(R)人参皂甙[20(R)-ginsenoside)-Rg2、-Rh2,20(S)人参皂甙-Rh2[20(S)-ginsenoside-Rh2),20-葡萄糖人 参皂甙-Rf(20-glucoginsenoside-Rf),20(R)原人参二醇[20(R)protopanaxadiol),20(R)原人参三醇[20(R)protopanaxatriol),20(R)-达玛 烷-3β,6α,12β,20,25-五醇[20(R)-dammar-3β,6α,12β,20,25-pentol), 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6-O-α-L-吡 喃鼠李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甙[20(R)-dammar-3β,6α,12β,20,25-pentol-6-O-α-L-rhamnophyranosyl(1→2)O-β-Dglucopyranoside), 胡萝卜甙(daucosterin)。还含黄酮类成分、挥发油、多种氨基酸、多糖、多种无机元素及多种过氧化物同工酶。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