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微信上可以挂号、缴费;医生开了中药,医院煎好当天快递送到家。不知道看哪个医院?挂号平台可以“按症索医”……今年3月,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出台了《2017年市属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系统推出了18项改善医疗服务措施、35个服务项目,让老百姓看病更方面、精准、舒适、就近。 16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联合召开北京市属医院改善医疗服务专题媒体沟通会。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常委、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苏彦整体介绍了市属医院改善医疗服务的举措成效。 让患者少跑腿儿,看病更方便 为了切实解决患者看病遇到的“三长”问题,市医管局推动市属医院创新服务、优化流程。 “京医通”让患者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患者只需关注“京医通”微信公众号,就可以预约挂21家市属医院的号;也可以到医院通过诸多“京医通”自助机预约挂号。除了预约挂号,京医通还可以缴费。今年上半年,京医通自助机端缴费功能已经全部上线,部分医院还实现了手机端微信等自助缴费功能。 截至目前,共新建北京通?京医通卡731万张,通过统一平台完成挂号1600万人次(其中微信占40.16%、自助机占47.15%、多渠道取号占12.69%),平台日最高挂号量6.8万人次,实现了114挂号平台和诊间预约的自助机取号。调查显示80%的患者对挂号服务的改变感到满意,认为自助机及微信挂号比传统窗口挂号方便。 “门诊化验全时段抽血和大型检查分时段预约”让患者少拥挤、管理多跟进。针对以往上午时段静脉抽血高峰排队拥挤现象,市医院管理局推动22家市属医院根据患者就诊情况动态调整了采血人力,增减窗口,及时疏解、引导患者有序排队、减少等候和往返。对于不需要空腹的门诊化验项目实行静脉抽血全时段服务。在大型检查方面,22家市属医院已经全部实现了B超、CT及核磁分时段预约检查,时间已精确到一小时以内。 “中草药配送”让患者少等待。从2016年8月份起,市医院管理局先后在10家医院试点推出中药饮片及代煎剂配送服务。该项服务推出之前,患者中药取药等候时间较长,特别是中药代煎剂,交方后需要平均等待4-6个小时,现推出配送到家服务后,患者上午交方药品配送下午达,下午交方次日达。不仅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和满意度,而且减少了医院门诊大厅拥堵。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了此项服务,市属医院每月平均配送7000余例。 让患者少折腾,看病更精准 为了让患者在看病的各个环节少走弯路,市医院管理局推动市属医院围绕患者需求加大精准服务力度。 “专病及症状门诊”让患者挂号更精准。医院根据患者的需求,结合科室、医师的专业特长及发展方向,按疾病诊断或症状名称设置,患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病或症,通过预约挂号平台“按病索医”“按症索医”,即可完成预约挂号,实现了“需求”和“供给”较为精准的匹配。截至目前,市属医院已经集中推出了300余个专病专症门诊,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预计到今年底将达到400余个。自4月初开展专病专症门诊服务以来,已有32万余人次患者通过“京医通”预约挂号平台挂到专病专症门诊的号。 “用药咨询服务”让患者用药更精准。2014年市医院管理局在市属医院采用统一中心建设标准、统一咨询药师资质、统一中心logo成立用药咨询中心,在独立的用药咨询室内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运行以来服务患者20.6万例次,咨询专业问题比例由30%上升至83%,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今年,市医院管理局开展药物治疗管理(MTM)培训项目,推出慢病、专病用药咨询,个体化精准用药等,试点医院在慢病专病、精准用药等领域探索开设药师咨询门诊,现已为1000多名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精准用药指导。 “专科护理服务”让患者护理更精准。针对很多患者迫切需要掌握护理技能,市医院管理局大力推广专科护理服务,由专业医师及专科护士共同出诊。截至目前,22家市属医院均在门诊提供各具特色的专科护理治疗服务和专科护理咨询服务,共计55项,其中前者包括伤口造口护理、静脉置管维护、腹膜透析维护等服务,后者包括围产期、糖尿病、精神心理等方面服务。 “日间手术”让患者手术住院更精准。目前,16家医院在眼科、口腔科等适宜科室,选择部分手术风险性较低、技术已成熟的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缩短留院时间,减轻患者费用负担。多家市属医院日间手术开展日益成熟,比如同仁医院有43个病种可以实施日间手术,每年2万多例,占手术量的40%。 “知名专家团队”让患者就医更精准。探索建立了知名专家团队院内分级诊疗工作模式,通过团队层级转诊方式,使真正需要知名专家诊疗的疑难病患者得到及时诊治,提高专家资源利用效率。从去年3月以来,宣武医院等15家市属医院知名专家团队已达70个。从成效看,组建知名专家团队以来,工作运行平稳,优质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绝大多数患者的疾病可由专家团队成员诊疗得到救治,仅有不足10%的疑难病患者转诊到知名专家解决,团队整体作用增强,知名专家接诊疑难重症比例有显著提高。如北京天坛医院某专家团队成立后,领衔教授本人接诊的疑难重症病例占比由40%提高到90%。 让患者少遭罪,看病更舒适 为改善患者在医院期间的就医体验,市医院管理局推动市属医院加大人文关怀力度。 “医院厕所革命”让患者如厕更舒适。为改善患者如厕环境, 2016年8月市医院管理局制定下发了《市属医院卫生间管理规范》,在卫生纸、洗手液配备、人性化服务设施改造、环境清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2017年,又重点针对门急诊区域、公共区域以及办公区域的2000余个卫生间开展了改造,加装了隔板、挂钩、搁物台、扶手等设施以及物理通风和祛味喷香等装置,落实卫生间保洁定人定点定时,配备了卫生纸及洗手液并及时补充。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各医院根据各自特点,打造“优雅、整洁、人文”的卫生间文化。 “疼痛门诊和镇痛治疗”让患者治疗更舒适。推动市属医院开设疼痛门诊,开展镇痛治疗,减少患者痛苦。目前20家市属医院都已经开设疼痛门诊,或在分娩、人流、口腔科诊疗、窥镜检查、围手术期治疗、慢性疼痛治疗、癌症镇痛等领域推广镇痛技术,倡导人性化关怀和人文服务,减少患者痛苦。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