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五号楼工作室出品 昨日,广州市第46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广医附一专场)举行。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领衔团队进行了发布。 当前战“疫”走到了什么节点?对广州而言要如何外防疫情输入?如何看待群体免疫?对这些热点问题,钟南山在通气会上进行了回应。纵观这场长达2.5个小时的通气会,记者将钟南山的回应整理成11个快问快答,带你读懂这场干货满满的新闻通气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方晴、翁淑贤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骆昌威 1 我们对新冠肺炎有何了解? 高传染性高死亡率,仍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 钟南山院士首先回顾总结了新冠肺炎的几大特点:一是传染性高、死亡率高。新冠肺炎有很高的传染性,高于SARS、MERS;同时,相比流感又有更高的死亡率。从全世界来看,新冠肺炎死亡率差异很大,从7%到百分之零点几,这个死亡率是各国干预之后的死亡率。二是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经过呼吸道,但不一定是从呼吸道到呼吸道,还包括污染物吸入、粪便等。三是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药物。新冠肺炎一旦发展到危重症,治疗会非常困难,虽然目前找到了一些疾病特征,但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 2 从新冠肺炎当中学到了什么? 不能依靠集体免疫,生产有效疫苗是当务之急 钟南山:中国通过实践学到了如何防控,即采用强力干预方法。高传染性疾病都有暴发期,根据研究,新冠肺炎R0(基本传染数)平均接近3,比流感等疾病都高。在这种情况下,在暴发中心区压下来,让疾病减缓蔓延时间,让中心区不那么被动。疫情暴发会带来很多问题,所以中国提出联防联控,这有很深的含义。对所有传染病从源头进行控制,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往后怎么做?不能靠集体免疫,因为新冠肺炎传染性很高,如果让60%~70%人口都得一遍,没有证据表明,一次感染后永远不会再得。所以,我们要生产出有效的疫苗,这是很重要的任务,需要国际合作。 3 中国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什么帮助? 任何一个国家没控制好,这个地球就不安宁 钟南山:这样一个传染病,任何国家都跑不掉。传染病是没有国界的。若有一个国家不做强力干预,新冠肺炎疫情都不会消失。所有国家都要行动起来,第一,各国应要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有效的方法,形成共识很重要。 第二,各国需要相互合作。记得在我们很困难的时候,韩国对中国伸出援手,因为中国在MERS时期支援过韩国。现在中国也是这样,中国不仅对部分国家,对所有国家都持开放的态度。我们走过了一条艰难的路,现在国外疫情暴发了,我们要帮助他国。口罩是很难一下子大量生产的,我们还出口了很多检测试剂。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没控制好,这个地球就不安宁。 第三,各国需要更多紧密的交流。目前各国科研进度不同,其中包括对疫苗研发和诊断技术,以及传染途径、作用机制、如何治疗等研究内容进行共享。通过共享人类智慧,更快地克服新冠肺炎的肆虐。 4 “中国经验”的核心是什么? 早防护、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 钟南山:近期,我先后与欧洲呼吸学会相关专家进行远程视频会议,与5个国家地区举行会议介绍“中国经验”。此外,3次与哈佛大学的附属医院进行电视电话讨论,不久还将就病理方面展开讨论。 中国的经验在于控制上游,围堵疫情高发区域,在其他地区实施联防联控。当前措施已证实有效。联防联控核心在于早防护、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的“四早”。 在“早防护”“早发现”上,日韩做得不错,比如提倡多居家、多戴口罩,不舒服就看医生。“早诊断”方面,我很高兴从武汉回来不久,疾控中心就把核酸检测下放到医院,但有的国家拖得比较长,三四周后才下放,时间是不等人的。 5 建议欧洲各国政府采取什么措施防控疫情蔓延? 将检测范围扩大到无症状的密切接触者 钟南山:这个世纪已经出现三次冠状病毒疫情了,2003年SARS,2015年MERS,和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恐怕是从这个世纪,人类才感受到冠状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新冠病毒与其他冠状病毒相比有其特点。SARS病死率约10%,MERS接近30%,新冠肺炎病死率在世界范围区别大,均值为1%-2%。除了引起细胞损伤,还引起免疫系统的破坏,从而造成机体炎症的发展。SARS发生以来已经过17年,我们前期非常重视,但也考虑到它可能是偶然事件,没有坚持长期观察。所以这一次我们的准备不完善。 目前,全球的新冠病毒基本传染数R0为3。新冠肺炎从传染率来说,之前有文章曾提到,在持续观察患者的咽拭子病毒载量后,发现患者在发病的前一周病毒载量很高,一周之后开始病毒载量下降,因此,一个看法就是在发病之初该病感染率强。 新冠病毒在潜伏期的传染性比SARS要强,因此,我们此前就非常关注有无武汉等疫区接触史。以前有患者是因为到疫区开会,回来就得病了,和他接触过的同事也被传染了,这就是新冠肺炎病毒的特点,在无症状的时候就已经有传染性了。 (责任编辑:Doctor001) |